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
请选择字号【 】 
 
榆树市2007年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申报书
2008-9-5

  一、立项背景与必要性
  (一)、立项背景
  榆树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长春市的东北部,距长春市区163千米,松辽平原腹地,地处长春、吉林、哈尔滨三市构成的三角区中心。具体位置坐落于北纬44°30′57″-45°15′02″,东经126°01′44″-127°05′09″。全市西南、东北分别被第二松花江和拉林河两水相抱,东、北两侧与黑龙江省五常、双城两市隔江相望,西与我省扶余县接壤、南与我省舒兰、九台、德惠、三市毗连。
  属中温带半湿润温和气候区,气候多受季风影响,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4℃,极端最高温37℃,极端最低温-39℃,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616.5小时,平均降水量为600mm,多集中在7、8月份,全年降水期157天左右,无霜期135天左右,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平均风速3.9m/s,风力3级。地层为白垩系下统地层,地貌为冲洪积波状台地平原区,地势平坦,土壤主要为草甸黑土,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73%左右,肥力较高,宜于作物生长。
全市总幅员面积472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0.7万公顷。总人口125.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4万。2005年夏全国减免农业税配套改革后,全市下辖省级五棵树开发区1个,24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388个行政村。全市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是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市),2006年全市粮食总产47.2亿斤,实现历史最好水平,再次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十大产粮标兵县(市)。全市农业总收入实现73亿元,同比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3514.5元。实现输出劳务人员28万人,收入达8亿元,规模饲养户达3.8万户。
  榆树是全省农业机械化重点县(市),是全国最早试办国营拖拉机站的县之一,1953年吉林省第一个国营拖拉机站就建在榆树。虽然在1983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榆树的农机化事业走了一段弯路,让原本正值发展鼎盛时期的农机化事业一下倒退了近二十年,并且造成我市农机化发展十年不前。但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以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农业机械化有了较高的认识,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不断增加,使农机化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到2006年末,全市农机总动力已经发展到66.7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20401抬,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2305台(履带式拖拉机599台),各种配套农机具近4.4万台(件)。还有农用运输汽车7007台。全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比较完善,农机管理和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市级有农机管理、推广、培训、农机安全监理单位各1家,乡镇有28家农机管理服务站,这些都是固定的事业单位,人员稳定,负责着全市的农机管理、新技术推广、安全监理和教育培训等工作。此外,全市还有农机修理网点140多个、农机配件商店遍布城乡,达100余家,担负着全市的农机修理和配件供应任务。全市有农机合作社14个,农机队63个,农机大户304个,这些农机合作社、农机队和农机大户经营着全市60以上的大中型拖拉机和农机具。
几年来,通过大力推广机械化耕整地、机械深施肥、精量播种、机械收获等先进实用的农机化技术,和探索新的农业耕作制度,从上个世纪80年代推广“二三四轮翻制”到90年代的“不翻即灭,当年消灭白茬地”,再到现在的“翻、灭、深松相结合”,耕作制度不断完善,更加科学。这些不仅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更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示范,更为新时期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使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增强了农民养机用机的积极性。2006年,全市机耕、机播和机收三项主要农田作业水平分别达到了57%、68.7%和1%,机械化综合水平达43.4%。
  随着农业机械化作用的不断增加,国家和省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决心也在不断加大,出台了一定的扶持政策,让广大农民看到了希望,也增强了发展农机化的信心。从农机化的发展上看,要想提高农机化化的整体水平,就必须从关键环节入手,必须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榆树作为全国的粮食主产区,其作物主要品种为玉米、水稻和大豆,三大主要作物中以玉米比重最高,其种植面积达17万公顷以上,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5.4%。如果我市的玉米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那么我市的粮食生产实现机械化的“瓶颈”问题就得到了基本解决。制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因素主要有:
  1、人多地少,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土地规模经营程度不够,人不能完全脱离土地,处于离不开,富不了的状态。
  2、农业机械力量不足,关键环节机械化程度较低,农业生产中整地、播种、中耕、施肥环节都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收获环节仍以人畜为主。
  3、基础设施不配套,现有机车、机具多数为露天存放,锈蚀现象严重。
  4、农业生产方式及经营机制还不够先进。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本项目的建设是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的经营方式很难适应入世后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充分暴露了“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而调整和完善新形式下的土地承包关系,搞好土地流转改革,实现规模经营是解决当前农村经济、社会深层次矛盾问题的关键所在,并且势在必行。要实现规模经营就必须依托农业机械化,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路子。
  2、项目建设是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的需要
  “三农”问题是我国的主要问题,农业的根本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只有农民达到小康,才能实现国家总体小康。人多地少、农业生产技术落后是我国目前农业和农村的基本现实,要让农民摆脱土地的束缚,使其从不多的土地中解放出来,去从事畜牧养殖、商贸流通或外出打工,就必须依靠机械化,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的替代作用。通过我市的弓棚镇长山村和先锋乡民权村的实践证明,人畜作业每公顷土地从种到收获结束需要109天,一般机械化作业需要60天,而全程机械化作业仅需要12天,玉米斤粮成本可最少减少5分钱。两个村通过发展农业机械化,解放劳动力80%以上,使二、三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村人均纯收入近5500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近2000元。
  3、本项目的建设是应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通过土地规模经营、机械化作业,可以实现同一区域、同一地块统一品种,有利于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的应用。如机械整地、大机播种、机械喷洒药剂除草免中耕等节本增效效果明显的农机化新技术。这些农机化新技术不仅增产增收效果明显,更主要的是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解放劳动力,替代作用明显。通过机械化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可以为发展二、三产业提供人力资源,促进发展,使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更为优化。
  4、本项目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实现全程机械化,可以使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有效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实现种地养地,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还可以避免随意堆放、肆意焚烧等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起到了清洁卫生的作用,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三)、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项目区所选择的乡镇,都是土地平坦、土质肥沃、土地成方成片、玉米种植面积较大、且相对集中,适于机械化作业的乡镇,具有良好自然条件。
  2、项目区所选择的乡镇,都是农机化基础较好,在全市能够起到示范辐射作用的乡镇,这些乡镇在发展全程机械化上都具有较高的积极性,象先锋、五棵树、弓棚等乡镇,过去都进行过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进一步作好示范奠定了基础。在这些乡镇中所选择的示范点都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并有从事农机管理多年,具有一定的经验,在当地都有较高的名望和声誉,能够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可以说具有良好的基础。
  3、随着近几年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已经逐渐减轻,土地现在已经相对集中,项目区农民多数都有其他产业,都渴望实现全程机械化,能够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二、三产业,摆脱土地的束缚。项目区所选择的都是二、三产业比较发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较好,经济基础比较雄厚的村和农机大户,当地农民对农业实现全程机械化有需求。
综上所述,在这些乡镇进行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是可行的。
  二、实施地点、建设规模和内容
  (一)、实施地点
  本项目计划在榆树市的育民、红星、八号、太安、弓棚、五棵树、刘家、闵家、先锋、秀水、新立、保寿、黑林、土桥、向阳、新庄、泗河、大岭、城发、恩育、环城和城郊22个乡镇的87个村进行实施,其中建设农机合作组织11个,建设农机大户77个。
  (二)、建设规模
  在全市22个乡镇进行建设,共建设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点88个,其中建设示范面积4000亩的农机合作组织11个,建设示范面积4000亩的农机大户25个,建设示范面积3000亩的农机大户52个,示范面积共30万亩。通过示范带动实施面积60万亩。(建设地点及单位详见附表)
  (三)建设内容
  一是在全市建设规模4000亩的玉米全程农机化示范村11个,农机大户25个,建设规模3000亩的玉米生产全程农业机械化大户52个。
  二是围绕玉米的主要生产环节(玉米精量播种、深松蓄水、节水灌溉、化肥深施、收获),需要新装备拖拉机550台,配套农机具525台(套),玉米收获机179台。
  三是按照设计标准需要建设农机具所需的停放场1.72万平方米,新建和修缮主机库1.9万平方米,农具棚0.97万平方米。
  四是创新和发展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协会等适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多元化组织模式、社会化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
  五是建立玉米生产全程农业机械化试验基地,按照全程机械化生产制定技术路线,实现农机农艺的最佳结合。
  三、基础条件与保障措施
  (一)、基础条件
  1、项目示范点基础条件

  所选择的示范点,分别位于我市的拉林河、松花江、南、北卡岔河和环城片,都是经济基础较好,玉米种植面积较大,土地相对集中,成方成片,适于发展机械化的乡镇、村;重点在拉林河、松花江和环城片我市确定的百万亩全程农机化示范乡镇。同时这些示范点都坐落在农机化基础较好、农民劳动力转移较多、二、三产业比较发达的乡镇、村;多数都坐落在交通条件比较便利的公路沿线。所选择的示范户都有一定的农机化基础,在农业机械化的运用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经验,有的大户种地都在10公顷以上,还有的坐落在企业的示范基地,这些都为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项目承担单位情况
  项目承担单位为榆树市农机局,是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农机局内设农机管理科、农机产品质量监督科、信息科、综合科和办公室五个科(室),全局人员编制22人,其中大学6人,大专1人,中专13人。22人中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10人,助理工程师3人。
此外,榆树市还有农机监理站、农机技术推广站、农业机械化学校以及28个乡(镇、街)农机站,形成了农机管理、教育培训、科研推广、安全监理、信息咨询和技术指导等服务网络。
  3、技术依托单位情况
  本项目技术依托单位主要为吉林省农机技术推广总站、长春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和榆树市农机技术推广站,技术协作单位为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吉林省农机技术推广站,现有技术人员16人,其中高级工程师8人,工程师8人;
  长春市农机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18人,其中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6人;
  榆树市农机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13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11人;
  技术协作单位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23人,其中高级农艺师6人,农艺师14人。
  实施玉米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榆树市具有较大的优势,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榆树市是全国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位于黄金玉米带,其主要粮食作物就是玉米,年种植面积在17万公顷左右,种植区域比较集中,利于机械化作业。
  二是榆树市地势平坦,除南、北卡岔河片有少许浅丘陵外,其余皆为平原,土壤耕层较深,为机械化作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三是榆树市在发展机械化上起步早,具有丰富的管理和生产经验,有较好的机械化基础,目前除收获环节外,其余各环节基本都实现了机械化,在全程农业机械化生产上,也曾进行过示范,有一定的基础。
  (二)、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
  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时还成立了技术服务小组和专家评审小组:
  项目领导小组
  组 长:谭景坤 榆树市市委常委、副市长
  副组长:赵英烈 榆树市农机局局长
      郭景军 榆树市财政局局长
  成 员:尹树民 榆树市农机局副局长
      朱洪波 榆树市农机总站副站长
      任玉德 榆树市土地局局长
      谢士吉 榆树市科技局局长
      梁鹏程 榆树市信用联社主任
      王海民 榆树市农业发展银行主任
      尤凤敏 榆树市农业银行主任
  各示范乡(镇)的乡(镇)长


  办公室
  主 任 尹树民 榆树市农机局副局长 高级工程师
  副主任 朱洪波 榆树市农机总站副站长 工 程 师
      张国明 榆树市农机局机管科科长 工程师
      成 员 刘春国 榆树市农机局机管科科员 工程师
      宁文生 榆树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副站长 高级工程师
      姬 兵 榆树市农业机械化学校校长 高级工程师
  办公室设在农机局机管科。
  技术服务小组 
  组 长 尹树民 榆树市农机局副局长 高级工程师
  副组长 朱洪波 榆树市农机总站副站长 工程师
      宁文生 榆树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副站长 高级工程师
  成 员 张国明 榆树市农机局机管科科长 工程师
      常东平 榆树市农业机械化学校副校长 高级工程师
      唐季秋 榆树市农业推广中心副主任 高级农艺师
      王永博 榆树市农机技术推广站科员 高级工程师
      王文军 榆树市农业机械化学校科长 高级工程师
  专家评审小组
  组 长 尹树民 榆树市农机局副局长 高级工程师
  副组长 刘中田 榆树市财政局农财科科长
  成 员 朱洪波 榆树市农机总站副站长 工程师
      王 亮 榆树市农机局综合科科长 高级工程师
      宁文生 榆树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副站长 高级工程师
      张国明 榆树市农机局机管科科长 工程师
  任务分工
  1、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对上对下的协调,示范点的确定,任务的分配和落实,以及项目的宏观管理等;
  2、办公室具体负责各项计划及岗位责任制度的制定、玉米收获机械及设备的购置,项目的具体管理,调度及日常事物,培训、宣传和项目的总结等;
  3、技术服务小组,主要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协调、技术培训、田间技术指导和各项服务性工作。
  4、专家评审小组,主要负责各农业机械化示范点的资格审核,项目建设中的监督检查,以保证农机化示范区建设能够保质保量的实施。
  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做好宣传工作。成立以市主管领导为组长,各项目实施单位领导参加的项目领导小组,以加强对项目实施工作的领导。在项目区做好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的宣传工作,以农业机械化学校为培训基地,以技术依托单位和技术专家为主要培训力量,通过举办培训班、印制宣传资料等,做好培训宣传工作。
  2、正确落实政策,严格资金的使用管理。在项目的实施中,要按照政策的要求办事,要阳光操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能暗箱操作,对项目资金要按照使用计划进行使用,要严格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同时,地方财政将给予一定工作经费,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3、在示范户的选择上,要科学、合理,要把重点放在能够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和有一定基础的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上,其次是一般的养机户和种田大户。
  4、提高科技人员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对农机技术人员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培养出一批技术过硬,高素质的农机实用人才,以保证农机化发展的需要。
  四、实施进度与工作安排
  2007年10月,确定示范点和组织示范区建设的申报;采取分批建设的方法进行制定实施方案,加强领导,制定责任制;
  2007年11月,组织专家组对首批确定的各示范点进行资格审查,研究制定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的管理办法,协调各有关部门开展工作。
  2007年12月,对审查合格的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进行培训,同时开始进一步确定机具型号,组织收取自筹资金。
  2008年1月-4月,按照规定的程序引进机车和农机具,开始组织各示范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五、预期成果
  到2010年,项目建成后,全市农业机械化作业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高,全市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面积将达到100万亩以上,占玉米种植面积的40%左右,其余种植面积的玉米生产除收获环节外,将全部实现机械作业,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将由目前的43.4%提高到70%,节本增效效果明显加强,玉米增产10%以上,亩增收84元,节支50元,全市受益农户打7万余户。将有近50个农机合作组织和近260个农机大户的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达到标准化要求,全市新增拖拉机1500台,拖拉机与农机具的配套水平明显提高,配置更加科学合理,配套比达1:4以上。
  2007年,全市建设玉米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点88个,实施面积30万亩,辐射带动面积60万亩,提高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5个百分点,全市增产玉米1800万公斤,增收2520万元,节支1500万元,88个全程机械化示范点的基础设施全部得到改善,达到农机标准化要求,受益农户2万户以上,新增拖拉机550台,配套农机具525台,玉米收获机179台。
  六、效益分析(生态、经济、社会)与风险评估
  (一)、经济效益
  根据榆树市玉米现在的种植实际,实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增产增收和节本增效两个方面:
  1、增产增收
  玉米机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与普通的玉米种植相比,主要是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了玉米全部进行了精量点播和秸秆的粉碎还田。玉米精量点播不仅节省种子投入,同时还节省了间苗环节的劳动用工,也为作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秸秆粉碎还田起到了培肥地力,种地养地的作用,使土地的有机质含量增加,促进了作物的增产。根据实际调查和实际对比,实现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可以使玉米产量增产10%以上,我市玉米常年平均产量在600公斤/亩左右,则每亩可增产60公斤以上,玉米按1.40元/公斤计算,则亩增收84元,全市实施30万亩,共可增收2520万元;
  2、节本增效
  机械精量播种比普通播种每亩可以节省种子0.5公斤,按10元/公斤计算,亩减少种子投入5元,30万亩共减少投入150万元;
  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比普通种植还可以节省间苗用工0.5个工日,30万亩可以减少15万个工日,按40元/工日计算,相当于减少投入600万元;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一次实现了玉米秸秆的收割、玉米摘穗、扒棒、运棒、秸秆粉碎还田,省去了捆运秸秆环节。玉米机械收获,每公顷作业收费在750元左右,即50元/亩。
  而人工收获玉米,从收割玉米秸秆、扒棒、运棒到捆运秸秆,每公顷最少要投入30个工日,每个工日按50元计算,则需要1500元,即100元/亩。若人工收获的玉米秸秆价值为20元/亩,则机械收获比人工收获亩可节支30元,全市实施30万亩,共节支900万元。
  三项合计为1650万元。
  (二)、社会效益
  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可以有效提高农机化程度,增强农机服务能力,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加快土地集中流转和农业集约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项目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按玉米收获一项节省2个工日/亩计算,实施30万亩,就节省60万个工日,节省的工日,相当于近2000人被彻底的从农田中解放出来,通过鼓励发展畜牧业、劳务输出等,拓宽增收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劳动力就业结构。增产的粮食还可以作为工业原料,促进玉米加工业的发展,作为饲料可以促进当地养殖业的发展,通过过腹转化增值,改变当地的经济结构。
  (三)、生态效益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是一项具有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技术,玉米精量播种同时深施肥,可以有效的减少化肥的跑冒损失和挥发,降低对空气的污染;玉米机械化收获,不仅实现了收获玉米,同时也实现了玉米秸秆的粉碎还田,这样不仅减少玉米秸秆随意堆放、肆意燃烧、牲畜啃嚼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减少了农村火灾隐患,同时玉米秸秆还田还和机械耕整地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为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创造了条件。
  (四)、风险评估
  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在我市已经经过了多年的试验,它可以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粮食的增产高产,促进农民增收,已经得到了农民的认可。随着农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和农民工价值的不断提高,农民对实现全程机械化的渴求日益强烈,玉米机械化收获是实现全程机械化的重要部分,市场前景十分乐观,所以该项目没有任何风险。
  七、生态与环境保护
  本项目以种植业为主,无工业三废影响,对环境和生态无破坏,在实施和作业过程中,有拖拉机噪音和尾气产生,但其作业区域田间,远离居民区,对人们生产及生活影响不大。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可以实现秸秆还田和土地深耕作业,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农业增产增收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明显的作用。



作者/出处:榆树市农机总站 阅读次数 [6132]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2019年榆树市全程机械化新型农业 经营主体农机装备建设实施方案
 2018年榆树市全程机械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机装备建设实施方案
 勤奋创业购农机  联合发展共富裕(董玉辉)
 2010年榆树市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榆树市农机化示范区农机大户(马延)
 榆树市农机化示范区农机大户(侯永范)
 示范区建设系列报导三(民权村全程机械化)
 示范区建设系列报导二(民权村股份合作社)
 示范区建设系列报导一(民权村简介)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榆树市2007年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申报书 [6132]
榆树市农机化示范区农机大户(马延) [3829]
榆树市农机化示范区农机大户(田明勋) [3728]
榆树市2007年玉米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3708]
示范区建设系列报导三(民权村全程机械化) [3687]
榆树市农机化示范区农机大户(侯永范) [3624]
示范区建设系列报导二(民权村股份合作社) [3543]
2010年榆树市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3390]
示范区建设系列报导一(民权村简介) [3114]
勤奋创业购农机  联合发展共富裕(董玉辉) [2793]
   

主 办:榆树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局 承 办:榆树市农业机械管理总站  
地 址:榆树大街359号 邮 编:130400 http://ys.jlnongji.cn
电 话:0431-83622991 传 真:0431-83668889 Email:ys@jlnongji.cn